在全面从严治党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征程中,监督模式不断创新,“巡审联动” 应运而生。它是指巡视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协同开展的一种监督模式,犹如一双眼睛从不同角度审视被监督单位,为发现问题、推动整改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一、“巡审联动” 的独特魅力
巡视巡察侧重于 “政治体检”,从政治层面关注被监督单位在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、执行党内法规制度等方面的情况;审计监督则侧重于 “经济体检”,重点审查被监督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、经济责任履行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经济活动情况。二者结合,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抓牢以 “巡” 带 “审”,以 “审” 促 “巡”,加强成果共享,探索形成巡察、审计彼此配合、相互促进、协同推进的 “长效 + 常效” 机制,有效发挥 “1+1>2” 监督合力作用,共同提升监督效果。
二、“巡审联动” 的重大意义
1.提升监督整体效率:在巡察与审计任务繁重而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审计部门与巡察机构互通资源、互补力量,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工作,缩短项目时间,加快工作进度,提高工作效率,也为被巡察单位减轻了迎检负担。
2.增强发现问题能力:建立 “巡审联动” 机制,将 “政治体检” 与 “经济体检” 相结合,发挥职能优势,取长补短,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,帮助被巡审对象查深查透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,有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。
3.推动全面从严治党:推行 “巡审联动” 机制,增强了巡视巡察的精准度和审计监督的威慑力,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4.促进监督体系完善:巡视巡察与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巡审联动” 将两者有机融合,进一步完善了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,使监督更加系统化、规范化,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三、“巡审联动” 的实施流程
1.前期准备:巡察组与审计组充分沟通,明确任务和重点,共同制定详细的联动监督方案,确定监督范围、重点内容和时间安排等。例如,山东省聊城市在开展 “纪巡审” 联动时,会召开巡前见面沟通会,移交有关材料,提升监督精准性。
2.同步开展监督:巡察组和审计组按照既定方案,同步进驻被监督单位开展工作。巡察组重点从政治层面关注 “四个落实” 情况,审计组则从经济层面查阅财务管理、经营状况等资料,查找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和风险,双方保持密切沟通,及时共享线索和信息。
3.中期会商:在监督过程中,定期召开中期会商会,对各自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分析。如南平市建立了监督联席会议制度,实行常态化 “一周一次” 集体会商,围绕三方共享信息中的关注点、重点问题共同分析研判,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方向。
4.形成报告:监督结束后,巡察组和审计组分别形成报告。在报告形成阶段,双方适时召开巡审碰头会,相互交流借鉴,对最终报告的合理表述和精准定性进行修改提炼,提高报告质量,同时梳理问题和线索,为整改提供依据。
5.整改落实:被监督单位根据反馈问题制定整改方案,明确整改措施、责任人和整改时限。纪检监察机关牵头,组织部门、巡察机构、相关派驻(出)机构协同评估,邀请审计机关共同参与,全面评估整改情况,推动被监督单位完善制度、规范管理,防止问题反弹。
四、“巡审联动” 的协作方式
1.任务同立项:每年年底由市委巡察办牵头,“纪巡审” 三方共同会商确定下一年度联动监督单位、领域、项目,开展 “同步式” 联动监督,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 “先巡后审再督”“先审后巡再督” 等 “接力式” 联动监督,保证监督工作的系统性和连贯性。
2.人员同培训:纪检监察机关建立联动监督人才库,吸收纪检监察、巡察、审计、财会、统计等领域业务骨干,在联动监督中因才使用,通过共同培训,提升人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。
3.信息同共享:在联动监督各阶段,三方共享互通信息,前期梳理问题及底稿、整改情况等形成《关注点报告》,中期梳理重点问题形成《重点问题报告》,后期共享监督报告,克服监督盲区,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。
4.全程同会商:建立监督联席会议制度,实行常态化 “一周一次” 集体会商,围绕三方共享信息中的关注点、重点问题共同分析研判,推动从结果简单抄送向过程深度互动转变,确保监督工作有的放矢。
5.成果同运用:审计机关、巡察机构依规依法出具报告,纪检监察机关综合发现的重点问题形成《联动要情报告》,将问题及整改情况作为日常监督、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的重要内容和参考,推动未巡先改、未审先改,实现结果运用最大化。
6.整改同评估: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,在组织部门、巡察机构、相关派驻(出)机构协同评估的基础上,邀请审计机关共同参与评估,重点围绕反馈问题,全面评估整改情况,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,巩固监督成果。
五、实践案例:巡审联动的成效与经验
1.山东省聊城市:在 “纪巡审” 联动中,通过召开巡前见面沟通会,移交材料,明确监督重点,提升了监督精准性。例如在对某县监督检查时,巡察组发现落实乡村振兴政策问题,审计组核查资金使用,查清并推动整改问题,促进政策有效落实。
2.福建省南平市:建立了监督联席会议制度,实行常态化 “一周一次” 集体会商。在对某市属企业监督时,巡察组关注政治层面,审计组审查经济活动,通过中期会商,共享信息,分析问题,形成高质量报告,为整改提供明确方向和依据。
3.郑州航空港区:推行 “一二三四” 工作法,强化巡审全过程贯通融合。在对某政府部门监督时,通过资料共享等避免重复提供资料,提高效率,协作发现问题,该部门制定整改方案,推动工作改进提升。
这些案例充分证明,“巡审联动” 能有效提升发现问题能力、增强监督威慑力、推动问题整改落实、强化组织领导、完善工作机制、注重协作配合、推动成果转化、加强队伍建设,为监督工作提供了强大助力。
六、“巡审联动” 的问题与应对策略
1.存在问题
沟通衔接不畅:缺乏操作规程指导工作衔接,人员对彼此工作内容了解不足,沟通衔接方式单一,融合度不够,影响效率和效果。
工作节奏不同步:审计检查组与巡察组工作重点和流程不同,按以往方式制定计划,内容区别大,联动节奏难把握,存在脱节现象。
反馈机制不完善:对问题广度深度把握有别,形成报告阶段沟通不足,整改要求和意见不统一,影响监督成果运用和整改落实。
人员专业能力不足:人员专业背景和技能有差异,部分人员对工作要求和方法掌握不熟练,影响监督工作质量和效果。
制度保障不完善:虽建立了相关制度,但在细化和落实方面仍不足,如问题线索移送机制等在操作中存在不畅情况,影响整体效能。
2.应对策略
加强工作统筹规划:开展前共同制定详细工作方案,明确任务、重点和时间节点,实现力量整合等,确保节奏同步。
优化反馈与整改机制:建立完善反馈机制,共享问题线索,召开碰头会,统一整改要求,跟踪监督整改,确保落实到位。
提升人员专业素养:加强对人员的培训,共同培训、实践锻炼,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,建立联动监督人才库。
健全制度保障体系:完善 “巡审联动” 制度建设,细化问题线索移送机制等,加强执行和监督,确保制度落实,提供坚实保障。
“巡审联动” 这一创新的监督模式,整合巡察和审计力量,发挥各自优势,提高了发现问题精准度和深度,形成强大监督合力,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。让我们共同期待 “巡审联动” 在未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,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驾护航!